土耳其之旅(完)- 卡帕多奇亚 绿线游

绿线最亮眼的要数土耳其著名的地下城市和洞穴修道院。地下城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修道院如千疮百孔的外星球,神秘莫测。  相比于红线来说路途比较远,如果跟团还要去 Ihlara Valley 谷底走个一两个小时,我对hiking不感兴趣,为了省时省体力决定包车自己游。 旅店给安排了包车,一天500里拉,红线包车的话是一天400里拉。

第一站去看Goreme 的全景

 

第二站就是地下城了,我和女儿一开始没找到入口,绕了半圈才找到。 1963年当地居民在重新修建房屋时偶然发现了一个洞穴,往里一探竟然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地下城,后来又陆陆续续发现了三十多座地下城市。 这些地下城由纵横交错的地道相互连接成一个庞大的如蚁穴般的地下城市网,据说最多的时候有30万人居住。

人们推断地下城是早在3000年前由赫梯人开凿以防御和躲避他们的敌人,后来赫梯人逃走,地下城被遗弃了很久,直到公元四世纪受罗马迫害的基督徒来此躲避,接着挖凿扩大地下城,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地下城里有排风换气系统,有睡房、厨房、酿酒作坊、教堂、学校、马厩和蓄水池等,还有类似电话般的通话系统。 人们在里躲避从几个星期到半年不等,直到穆斯林彻底统治这个地区,躲在这里的基督教徒或逃走或皈依伊斯兰教,这里的地下城才最终被废弃。

通常人们去的地下城有两个,一个是Kaymakli地下城,一个是我们去的Derinkuyu 地下城,前者最宽,后者最深。据说Derinkuyu 地下城有18到20层之深,可以容纳两万人。现在开放参观的有六层。

地下城里也是有阶级差别的,无产阶级住最地下,屋子小得可怜,进去只能蹲着,每天都要做些脏活累活,比如收集清理排泄物之类的。中产阶级住中间,资产阶级住最上头通风最好的地方,居住面积大。

 

地下城里很多狭窄的小道,身体体积太大有些困难哈,我前面这伙计一路呼哧呼哧的

 

通风可以深达地下80多米处,在地下行走一点不觉得缺氧

 

如有外来威胁可以用石门堵住洞口,冷兵器时代是很难打进来的

 

 

酿酒的地方

 

教堂区

 

 

 

豪宅吧

从地下城出来又见天空真好,想想千百年来各路大军,罗马、蒙古和奥斯曼大军从地面隆隆经过,哪里会知道地下静静地生活着这么多的人。 人类啊,活着不易,今日我们生活在不被恐惧笼罩的环境里是件多么幸运的事啊。

我家爱狗模范一路撒狗粮

 

 

Ihlara Valley,从上面看看就行,不下去走了,美景看多了,好像也不那么容易被惊艳起来了

 

Selime 修道院是八到九世纪时在火山岩石中凿建的,原先是个军事防御所,后来很多神职人员到此学习基督教。此处由于独特的地貌当初差一点被选为星球大战的外景地

 

 

早期的壁画已经模糊不清,有些被后来土耳其人的烹饪的烟熏盖住

粮仓

 

像不像是在火星上?

 

修道院里的路很不好走,有时需要手脚并用地爬,有的小道只能容下一只脚,需要两脚蹬在侧面的岩石上架起来走。

 

想象一下古人在洞外眺望沉思

 

 

最后一站鸽子谷,有数不清的鸽子和鸽子洞

 

土耳其之旅终于要结束了,该飞回美国了。 在卡帕多奇亚机场有个图书区,书架上放着各种语言的古兰经译本,等飞机的时候我闲来无事拿起一本中文的译本来翻看,翻译的不是很好,经常前言不搭后语的。 经书里写着要对真主的绝对忠诚,否则就会遭到惩罚,也写道要不能歧视孤儿和乞丐这些可怜人,对他们要有照顾。 这一点穆斯林人还真是做得不错,在穆斯林地区旅行是我没有见到任何乞讨的人。

 

土耳其是我去到的第二个穆斯林国家,这几日来匆匆而行让我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当我们感受一个差异很大的文化异邦时需要先把心打开,把头脑简单化,抛开一些旧有的成见,不去受媒体和报纸上带有偏见和傲慢的影响,不以财富、宗教和善恶等这些高大上的词汇去审视他族。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的刀光血影岂能光用善恶和正义说得清,当声讨一方恶行的时候先不妨看看自己的嘴角边是否还留有当初嗜血后未干的痕迹,与其说善恶不如说是博弈,不如说是自私的欲望:生存的欲望,自我保护的欲望和征服的欲望,这些无止境的欲望把历史一步步地向前推动,时进时退,演绎着血雨腥风,谱写着历史的叹歌。

而我们作为匆匆游客用一颗善意的心去感知就好,去捕捉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去感受我们和他们的共性和差异,也许只有浅浅的一点点,如果能给你一个惊喜,推翻你多年旧有的印象,这就是旅行最惬意的事了。

回美国的航班要检查四遍,有如惊弓之鸟。 我和女儿从机场酒店出来得有点晚了,一路跑到了登机口,排到了长长的队伍后面。 没曾想工作人员走过来请我们到队伍的最前头 “ladies first”, 这让我有些惊讶,走过世界这么多地方,这种待遇连最尊重女权的欧洲都未曾有过,却发生在一个穆斯林国家。

说说笑笑地和闺女上飞机,飞机起飞时对窗外的伊斯坦布尔挥手再见,这几乎成了我们结束每次旅行的一个仪式了。 说再见也许不会再见了。世界很大,我的好奇心很强,还有那么多没看见的风景,没听过的语言,没走过的小巷,没注视过的人群。我就这样都期待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去能一一去感知去体验。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