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维利亚文化古迹不计其数,最能体现这座城市文化传承的却是两个:圣母教堂 Cathedral of St Mary of the Sea(简称大教堂)和王宫Real Alcazar。九百年来祂们像一对肩并肩的姊妹花,见证了十二世纪摩尔文化的鼎盛、“复国”后文化和宗教的转化以及十六世纪塞维利亚的极盛,有如活的历史教科书、纪录着塞维利亚的兴衰。
教堂、王宫、西印度档案馆和皇家烟草公司
恬静美艳的Alcazar
“大家帮个忙,给新娘新郎腾出一些空间!”。
这是27日上午,看完少女庭院我们正在大使厅仰头观看穹顶的满天星斗。离开塞维利亚之前我们决定第二次来Alcazar道别。
说话的是摄影师,上身着满是兜兜的灰绿色马甲,很有艺术家范儿的那种。
“我们可以站到外面,不过你的让我们拍片片”,一位满头银发的美国老奶奶调侃。在哄笑中,大家移身厅外,我们也和大家一样举起了相机。
在大使厅(左)和玛丽亚浴场(右)拍婚纱照的新人
“我们跟着新娘新郎走吧”,太太一脸憧憬;“都老夫老妻了还玩儿狗仔啊”,我拽着不情愿的她去了下一个地方。
从玛丽亚浴场出来,这对新人又来了。这回太太不干了,非说有缘(哪儿跟哪儿呀)、一定要狗仔人家。 这里空间狭小,我得以近距离观察。新娘是典型的安德卢西亚少女,尽管因为场合特殊她依旧掩饰不住南部女郎特有的狂放不羁的野性美,光滑亮泽的长发、笑靥如花的面庞、勾魂摄魄的眼神和性感丰满的红唇。我看得有些痴了,太座笑我“小心新郎吃醋”,这回轮到她拽我了,哈… 也许真是有缘,在宴会厅Banquet Hall我们又不期而遇。这里是查尔斯五世迎娶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的地方,自然浪漫之极,难怪新郎兴奋地跳了起来。 |
从吉拉尔达塔和橘园出来、吃过午饭,进入Alcazar已经下午三点半了。
Alcazar入口 |
Alcazar的历史甚至早于大教堂,早在十世纪就已经是塞维利亚的行政中心了。十二世纪摩尔鼎盛期、“复国”以后佩德罗一世、伊莎贝尔一世和查尔斯五世又数度扩建,既是是穆斯林+基督教风格(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穆德哈尔风格Mudéjar style)的代表作,又有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
Alcazar美且大,在西班牙是仅次于格拉那达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宫廷花园(顺便说一句,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绝美,跟凡尔赛宫相比只能说是环肥燕瘦,因为不打算写阿尔罕布拉宫,这里给驴友做个提示),以至于闭馆时意犹未尽,两天后我们来了个二进宫。这里只简单介绍几个印象深刻的景点。 |
先说说旗舰宫Admiral’s Apartment。这个宫殿是伊莎贝尔女王为管理殖民者从美洲大陆“带回”的财富而建,哥伦布在这里纪录了他的历次航行、麦哲伦在这里规划他的环球航行,世界上第一幅美洲地图也是在这里绘制的。
旗舰宫 -> |
祷告堂祭坛画,圣玛丽张开巨大的斗篷保护着探险船队:右下是哥伦布、左下是斐迪南
少女庭院The Courtyard of the Maidens产生于一个民间传说:八世纪摩尔人横扫伊比利亚半岛以后,北方诸邦每年须向荒淫的摩尔王进贡一百名少女、以此换取摩尔保证其独立。这个流言是否属实已无从考证,但是据说对激励“复国”战争中的西班牙士兵起了很大作用。
复国以后这里成了西班牙国王的行宫。“残忍的”佩德罗一世(Pedro the Cruel)为讨好他的情妇,专门从格拉纳达请来了摩尔工匠以复制阿尔罕布拉宫的浪漫。
每一个步入少女庭院的人都会眼前一绿,因为那平如镜面的一汪绿水实在是占满了视线。支撑回廊的是纤细的廊柱,圆拱则是马蹄形圆拱(古罗马圆拱是小于半圆的圆弧,从力学的角度讲古罗马圆拱更加合理),每一个廊柱之间的大圆拱又由许多小圆拱组成,加上蓝白黄相间的浮雕,看起来就像是一串串花边倒挂在圆拱上。
少女庭院
水池和两侧的花园均呈长方形。跟西式花园不同,摩尔人的花园比地面低两呎左右,主要的木本植物不是松柏而是矮橘树。周围所有的背景:花园、前方的大使厅、回廊乃至浮雕、“搔首弄姿”的游人,全部在池水的反射下看得一清二楚。
所有的背景全都反射在池水里了 |
摩尔人特有的装饰性瓷砖
正方形的大使厅是国王的议事厅,穹顶满天星斗。按照伊斯兰教,正方代表地球,穹顶代表天空。墙壁的装饰以穆德哈尔为主、入口的廊柱也是摩尔人的马蹄拱,但是上方的圆拱则为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间信仰天主的要人的议事厅里,聪明而不甘被征服的摩尔工匠用花体阿拉伯文在四周的墙壁上赫然刻上了“真主万能” “滋养万物的真主带来欢乐和财富”,又把上述警句“献给伟大的佩德罗Dedicated to the Magnificent Pedro”,哈。
大使厅,左图为满天星斗的穹顶
Alcazar平面图 ->
下面要批评一下Rick Steves。我们的兴趣和Rick几乎完全一致,所以不管去欧洲的哪个城市,我们都要买一本“Rick Steves的欧洲”,从来没有失望过;他对Alcazar的介绍也很详尽,但是他竟然忽略了玛丽亚·帕迪拉浴场“Baths of Lady María de Padilla”。 从少女庭院出来,我们偶然决定下台阶到下面的花园看一眼。台阶下面有一个不起眼的入口,像是一个很深的人造洞穴,我们又是偶然决定进去看一眼,结果我们都被所见迷幻住了: |
洞是标准的半圆拱,每隔十数米就有日光从穹顶拱圈之间打入,日光经石壁折射成为黄色光环,倒映在浴池水面、上下穹顶在此合成一体变成了长椭圆,一环一环如彩虹一般,从眼前一直延伸到另一端石壁的尽头;别致的是这虹是单色的,由暗黄到明黄,显得静谧而浪漫,难怪这对新人在这里拍婚纱照。
出来以后看介绍,原来浴场又是佩德罗为她的情妇避暑所建。浴池采集的是雨水,而且据说这里是塞维利亚最凉爽的所在。佩德罗固然Cruel、倒也是个情种,小小的佩服一下。
最后说一下墨丘利水池花园Mercury Pool and Garden。摩尔风格的花园特别注重水,譬如阿尔罕布拉宫的大小水渠水池高低有致千变万化,但是中枢却源于一个地方。Alcazar的水系模仿的是阿尔罕布拉宫,而墨丘利水池就是这个中枢。
墨丘利水池,墙壁初为摩尔人所建、十六世纪改建为画廊,右边的青铜雕塑是墨丘利
墨丘利花园也很棒,大家自己看片片吧:
Alcazar的花园兼有阿拉伯和后文艺复兴风格,漫步其中是一种愉悦:露台小憩,近旁是橘子树和棕榈树,左前是摩尔马蹄廊拱、右前是巴洛克弧拱,喷泉、凉亭环绕。因为Alcazar的独一无二,史上最佳电影之一《阿拉伯的劳伦斯 Lawrence of Arabia》和HBO的史诗奇幻电视连续剧《权力的游戏 Game of Thrones》均在此拍摄。
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 |
恢弘的大教堂
初识大教堂是二十三日下午四点,也就是我们到塞维利亚两小时以后。从巷口出来左转,穿过几条天篷覆盖的小巷,走了三数分钟,太太一声欢呼“看到了”!我顺着太太指的方向看过去,Giralda,这座摩尔人留下的丰碑静静地站在那里。祂很高,即便从远处看也要仰视。八百多年了,祂见证了摩尔王朝的兴盛和衰亡、复国后西班牙王朝的交替、哥伦布和麦哲伦们的开创的“黄金时代”的败落和中兴;祂也目睹了天主教征服者拆毁其守望的清真寺、在废墟上建起了世界最大的教堂的全过程。
初识Giralda |
教堂东侧 |
教堂北侧出口看手相的Gipsy吉卜赛人 |
再读大教堂是第二日清晨九点钟(九点钟是西班牙标准的清晨,因为几乎所有的早餐厅都还没有开门迎客),我们在教堂北侧的Las Escobas喝完咖啡,绕行教堂西侧的宪法大街、最后到南侧的入口排队入场。
这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大教堂的外表,太太注意到每一侧的facade都各有特点。北侧的院墙和大门保留了原来摩尔人特有的穆斯林超半圆三圆拱拱形门洞(见上图),东侧是文艺复兴风格雕像并以檀木镶边装饰,西侧却是典型的哥特式尖顶结构。
回到1401年,费尔南多三世收复塞维利亚一百五十年以后,教徒不再满足于用改建的大清真寺崇尚耶稣,他们要有自己的大教堂。富足的塞维利亚人说“我们要建一座宏大无比的教堂,以至于见到祂的人都会认为塞维利亚疯了”。
塞维利亚人没有食言,一百年以后这座长135米宽100米的庞然大物落成时超过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世界第一大教堂,时至今日仍名列世界三大教堂。
教堂南侧(入口)
首先步入眼帘的不是教堂大厅,而是艺术画廊。这个长方形的大厅是米罗的世界,这个塞维利亚理发师的儿子的画作遍布美洲的大小教堂,因而在美国名闻遐迩。米罗生于绘画、亡于绘画,65岁作画时从脚手架跌落而亡,其坟墓也在几百年的市政建设中不知所终、人们只知道其亡棺在Santa Cruz广场的地下。
哥雅:Justa and Rufina |
米罗:圣徒Ferdinand |
大教堂闻名世界的原因之一是其恢弘的祭坛:祭坛背景饰品Altarpiece足有65呎高,不仅世界最大、更主要的是记录耶稣一生的四十四幅主题作品,每一幅均用胡桃木或硬栗木雕刻,不仅栩栩如生、因为外表用金箔包嵌更是金碧辉煌。证明塞维利亚是世界最大教堂的吉尼斯纪录也挂在这里。祭坛前是费尔南多三世国王的遗骨、皇后和儿子阿方索十世的银质骨灰盒。但是你若想仔细欣赏就太难了:你得带上天文望远镜、放大镜还有显微镜,因为你被一个巨大的制作精美的铸铁大门挡在三十呎外面了,你只能从大门的珊格望进去!
记录耶稣一生的祭坛饰品,第一幅中间是耶稣降临
游客们在铸铁门外透过珊格遥望祭坛
西班牙的唱诗台Choir颇有特点,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唱诗台尤为精美华丽。其巨大的管风琴由7000条音管组成,更为奇特的是那个巨大的旋转乐夹,大到让唱诗班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乐谱。
这次来大教堂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瞻仰哥伦布墓。这位生于意大利的航海家受伊莎贝尔女王所托去寻找通往印度的第二条海上通道,结果他没有到达印度却发现了新大陆,这个似乎偶然的发现改写了世界历史,不夸张地说今天我们享受的许多东西都是拜哥伦布所赐;这个结论可能很多人不同意,但是西班牙显然是同意的,因为抬着哥伦布石棺的是西班牙四古国的国王!
哥伦布的骨灰跟他的人生一样传奇。他先是葬于西班牙西北的Valladolid,之后移至塞维利亚,之后按其遗嘱迁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再后又迁到古巴,一百年前古巴从西班牙独立出去时最终迁回塞维利亚;自然而然地,大教堂是最合适的安息地了。
哥伦布在西班牙备受敬重,为其抬棺的是四古国的国王
教堂随拍
塞维利亚大教堂之所以闻名世界倒不完全是因为其巨无霸的面积,还有其丰厚的文物收藏。譬如圣灵馆里不仅有数百片圣徒遗骨,单是这个圣灵台monstrance 在其它博物馆就足以成为镇馆之宝了;西班牙著名的大教堂里几乎都有一座圣灵台,也几乎都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名的银匠Juan de Arfe 所制,但是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圣灵台却是最大最精巧的,祂足足有一千磅重!又譬如珍宝馆里的国王圣母皇冠,上面不仅镶嵌了大量宝石,世界最大的珍珠也在这个皇冠上,据说这是西班牙最昂贵的皇冠、说它价值连城也不为过。除了圣灵馆和珍宝馆,“光复”以后几位西班牙国王包括费尔南多三世的灵柩也安放在这里。
圣灵台有一千磅重! | 国王圣母皇冠。留意正中小天使的躯干的中段,那是一颗珍珠、世界第一大珍珠! |
我们现在站在橘园了。这是一个方形庭院,很大。橘园是大教堂保留下来的摩尔人遗迹。
橘园
九百年前,住在塞维利亚的摩尔人在这个地方盖了一个砖结构的大清真寺。按照穆斯林的习俗,祷告之前必须清净,所以庭院有一条小河穿过、中间是一个大喷水池,信徒们进入大清真寺前用这个喷水池洗净脚、手和脸。后来复国了,天主教徒们把清真寺拆了、用石头造了一座大教堂,把拆下来的砖铺在小河上面,又在庭院里种上橘树,宽恕门Puerta del Perdón上的浮雕也变成了圣经故事;好在天主教徒们没有“赶尽杀绝”,他们把喷水池、围墙和大门留下来了。
喷水池、宽恕门和摩尔风格的围墙
这位仁兄大概实在渴得受不了、直把喷水池当饮水器了…
保留下来的还有大清真寺的吉拉尔达塔Giralda。为了保证其坚固,摩尔人拆毁了一部分古罗马人修建的城墙作为塔基(那些城墙方石上还刻有拉丁文字。再次为古罗马精确的建筑工程脱帽致敬!);跟天主教钟楼不同的是塔内没有楼梯,而是环形坡道,以便“达官贵人”骑马到塔顶。为彰显基督的伟大,天主教徒们在Giralda上加盖了彰信堂暨钟楼,还在彰信堂顶上放置了一尊青铜风标,Giralda的高度也从七十多米涨到一百米,因此人们也把祂称为风标塔。站在塔顶,全城一览无遗。
吉拉尔达塔始建于1184年5月26日
吉拉尔达塔钟楼(建于1400年)一角,右图是塔顶青铜风标的复制品
俯瞰大教堂和市区,上中是斗牛场
鉴于Giralda的特殊地位,塞维利亚专门立法规定市中心建筑的高度必须低于风标塔,所以我们每每迷路时就举头看一下风标塔。
远望风标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