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建筑史?来看看这7座美得就像是上了天堂的教堂建筑吧

(图源:unsplash)

一座座教堂,像是一首首凝固的交响乐。走进教堂,我们的灵魂就会被照亮、被治愈。

教堂建筑,可以说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素材库”,它们体现了各个时期特有的艺术风格,集中了能工巧匠们的智慧,有些教堂建筑还引领了建筑史的变革。

每个时代都有大批建筑师和艺术家为之付出毕生的心血,我们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7座教堂建筑,以及它们背后建筑大师们的故事。

(图源:500px)

01

奠定文艺复兴风格建筑

基础的杰作:

圣母百花大教堂

建筑大师:伯鲁内莱斯基

(图源:OnlyArch)

每个来到佛罗伦萨的人,都会去朝拜它的绝对地标——圣母百花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主教堂,世界五大教堂之一,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曾经有100多年的时间,它是个烂尾楼,自1295年开始建造,直到1469年才最终完工,花了175年。

圣母百花大教堂之所以烂尾,是因为它的穹顶建造难度太过巨大,这个难题,最终由伯鲁内莱斯基(Brunelleschi)解决。

伯鲁内莱斯基(1377—1446)

(图源:百度百科词条)

有趣的是,金匠出身的伯鲁内莱斯基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建筑学教育,不知道这个任务有多艰巨,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成功为佛罗伦萨打造出了距地面55~120m的巨大穹顶,让世人为之震撼。

(图源:OnlyArch)

伯鲁内莱斯基从罗马万神殿的设计中得到灵感,他的方案可以概括为“八边形双层薄壳结构”,将哥特风格和罗马风格相结合,先用肋条搭出圆形拱顶的结构,再用轻的材料填满空隙,这样穹顶就有了哥特式的骨架和罗马式的外形。

伯鲁内莱斯基还采用了“空心拱”的方法,让大教堂的穹顶变成内外两层薄材料,减轻了拱顶的整体重量,中空的结构也可以供人进入去维修拱顶。

但可惜的是,为了防止盗窃,伯鲁内莱斯基把所有的设计方案都记在脑子里,没有为后人留下任何建筑图纸。

八角形穹顶结构

(图源:OnlyArch)

圣母百花大教堂奠定了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的基础,在它之后的教堂,修建圆顶时采用的都是同一套方案。

(图源:OnlyArch)

02

巴洛克建筑的集大成者:

圣彼得大教堂

建筑大师: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是天主教会的重要象征之一,是巴洛克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

巴洛克风格是17世纪在意大利罗马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追求动感,常用曲线,充满华丽、复杂的装饰,是欧洲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

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伯拉孟特等艺术大师都参与过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圣彼得广场,还有两侧的回廊,都出自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之手。

俯瞰圣彼得广场

(图源:得到App)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被称为“巴洛克艺术之父”“雕塑界的莎士比亚”,是继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位艺术全才,甚至可以说没有贝尼尼,就没有今天的罗马。

17世纪的罗马道路是他规划的,喷泉和广场是他设计的,连路边的雕塑和绿化都是他的作品。贝尼尼的作品,以及受到他艺术风格影响的建筑,遍布今天的整个罗马。

贝尼尼(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

自画像

(图源:百度百科词条)

圣彼得大教堂内部

(图源:得到App)

在圣彼得大教堂中,贝尼尼有一座青铜华盖作品,传说圣彼得的陵墓就位于这里。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有5层楼那么高,金碧辉煌,花纹繁复,集中体现了巴洛克艺术风格。

青铜华盖(图源:得到App)

如果你对贝尼尼感兴趣,推荐你看根据丹·布朗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使与魔鬼》,电影中将贝尼尼的建筑、雕塑作品一一展现,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位大师的一种方式。

03

建筑现实主义的开启:

斯坦因霍夫教堂

建筑大师:奥托·瓦格纳

(图源:500px)

斯坦因霍夫教堂(Steinhof Church)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鲍姆加特纳高地。该教堂1902年开始建造,1907年建成。可以看到,这座教堂与中世纪欧洲各种华丽的教堂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斯坦因霍夫教堂的设计者是奥地利重要的建筑师、理论家和城市设计师——奥托·瓦格纳(Otto Koloman Wagner)。

奥托·瓦格纳开创了一个重要的建筑流派——维也纳分离派。他提出:一切不实用的东西都是不美的。

奥托·瓦格纳(1841年7月13日-1918年4月11日)

(图源:百度百科词条)

奥托·瓦格纳主张创造来源于生活,展现当代生活的“新建筑”,而不是仅仅重复18、19世纪的风格。

(图源:500px)

斯坦因霍夫教堂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作,外观既让人联想到俄国的东正教教堂和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清真寺,又体现出近代欧洲的巴洛克气质。

教堂内的装饰非常精美,有彩绘玻璃窗、各种雕刻和镶嵌图案。由于维也纳分离派反对对花朵图案的过度使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教堂装饰的设计风格更为大胆独特,有力简洁。

(图源:500px)

04

魔幻的自然主义教堂:

圣家族大教堂

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

(图源:500px)

今天,还未完成的圣家族大教堂(Sagrada Família)已经成为全世界建筑爱好者的朝圣目的地。

它的设计者安东尼奥·高迪(Antoni Gaudi)是一位非常独特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无法被精准归类为建筑史发展的某一段进程中,是一位遗世独立的超级天才,从他身上看不到太多从前人身上继承的痕迹,也看不到有哪些艺术家去效仿他的风格。

安东尼奥·高迪(1852年6月25日—1926年6月10日)

(图源:百度百科词条)

圣家族大教堂好像是用巧克力建造的,稍微融化了一点,结构是哥特式的,表面却非常具有流动性。

高迪是一位自然主义者,他设计的建筑很多都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如山峦、植物、动物等,他觉得建筑应该如同一棵树一样自然生长。圣家族大教堂的那些扭曲的柱体和扶壁,像是有机的树木伸展的枝干。

(图源:500px)

高迪极富创造性地营造出了他个人标志性的奇幻形象:墙犹如波浪起伏,塔楼如同巨大的蚁冢,支柱令人不安地倾斜,装饰物更是稀奇古怪、色彩斑斓……这一切都形成了奇妙的视觉效果。

(图源:500px)

整个教堂到处是建筑师亲自设计的装饰性的雕塑,目的是让教堂成为再现《旧约》和《新约》内容的“石头的圣经”,让信徒可以直观地领会教义。

(图源:500px)

圣家族大教堂,是建筑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05

打破传统,引进现代设计理念:

联合教堂

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图源:匠山行记)

联合教堂(Unity Temple),是美国第一个重要的纯混凝土结构的建筑。

它的设计者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不仅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也是最多产的一位,他设计了500多座建筑,包括现代美国的一些标志性建筑,他的设计将大胆的创意、兼收并蓄的风格和对大自然的敬意融为一体。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867年6月8日-1959年4月9日)

(图源:百度百科词条)

联合教堂能容纳400人,建设资金只有45000美元,于是赖特选择了混凝土这种便宜的材料。

他曾解释自己的设计理念:“为何不建造这样一座殿堂,不是以多愁善感压过理智的方式敬献给上帝,而是敬献给人。供人们在此聚集,以上帝的名义探究人的自身。它将是一座现代的聚会场所,一个带给人快乐的空间。”

(图源:匠山行记)

教堂顶部镶嵌着25扇彩色天窗,光线经过滤倾泻而下,让人感觉温暖。这座建筑被认为是赖特建筑生涯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图源:匠山行记)

06

最“粗野”也最神圣的教堂作品:

朗香教堂

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

(图源:Arcdaily)

朗香教堂(La chapelle de Ronchamp) 位于法国东部的弗朗什—孔泰大区上索恩省的一个叫作朗香的小镇,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这座教堂显示出一种“朴实粗野”的外貌,却反映出教堂真实、纯粹的本质。

教堂的设计者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是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奠基人,他风格多变的建筑作品体现了现代主义不同流派的建筑风格,是现代主义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柯布西耶(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

(图源:百度百科词条)

柯布西耶说:“建造这个教堂,我想创造一个寂静、和平和内心欢愉的场所。”

(图源:Arcdaily)

教堂以混凝土为材料,通体雪白,造型线条流畅,带来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动态。

教堂的开窗设计是极为震撼之处,柯布西耶对光线的捕捉巧夺天工。

(图源:Arcdaily)

(图源:Arcdaily)

每座塔楼下还分设了礼拜室,光线从塔顶泻下,给人神圣之感,在这里祈祷,宛如在与神对话。

(图源:Arcdaily)

在朗香教堂之前,西方所有的宗教建筑都是高大宏伟的,采用对称的布局,以显示宗教权威为目的,而朗香教堂首次从人的视角进行设计,强调进入教堂的普通人的感受,这是建筑史上的一次巨大挑战。

07

曲线才是宇宙的真谛:

巴西利亚大教堂

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耶

巴西利亚大教堂(Brasília Cathedral)与同时期的欧洲教堂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不提前说明,你可能不会想到这是一座教堂建筑。

它的设计者是巴西最负盛名的当代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耶(全名:Oscar Ribeiro de Almeida Niemeyer Soares Filho),他为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添上了个性、特色和华丽的外衣,将曲线的美感融入建筑,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学。

奥斯卡·尼迈耶本人信仰共产主义,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但他仍然设计出了让人震撼的教堂,这座教堂,如今已经成为巴西的象征之一。

尼迈耶(1907年12月15日-2012年12月5日)

在教堂建筑现场(图源:一起设计)

尼迈耶摒弃了所有关于教堂的陈旧设计思路,外形设计成伞的形状,直插入天空,寓意接近天堂。

教堂内部的穹顶上,则由蓝色、白色、绿色的玻璃,构建天空的意向,让人觉得无限广阔。

今天我们可以在世界各地看到很多造型独特,却又美丽神圣的现代化教堂建筑,可以说,尼迈耶的大胆设计是一个开端。

神圣而庄严的教堂,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的沉淀。

在你心目中,哪一座教堂最美丽呢?

参考资料:

《世界建筑大师图鉴》(作者:【日】大井隆弘【日】市川纮司【日】吉本宪生 【日】和田隆介)

《改变建筑的建筑师》(作者:【英】约翰·斯通斯)

《欧洲大教堂》(作者:朱子仪)

《经典再读04 | 朗香教堂:与神对话》(公众号:行走中的建筑学)

《奥斯卡·尼迈耶: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公众号:一起设计)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