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看懂欧洲古代建筑史
这段时间我虽然很忙,没有专门的时间来写文章, 但是我也在思考,怎么写这个欧洲建筑史, 才能即简洁,又清晰, 还能让读者喜欢(并关注)。您现在看到的是第4次修改的版本。
通常的建筑史一般从远古讲起,按部就班的按年代来写, 可是这样十分钟可能看不完,所以我决定分不同主题写, 多名人名建筑、多图, 大家可快速翻看便对欧洲建筑史有大概印象。
原始建筑
很多人可能一直有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欧洲能建造出来高大的大理石建筑, 而我们就只能局限在木头?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地理资源不同。 欧洲多高山河流, 有丰富的石料资源, 而我国古代聚居在大河流域, 缺少石料而富于泥土树木。 世界的原始建筑中, 也正是欧洲较早地抛弃了地穴式建筑。
既然石头多, 那么原始建筑肯定少不了石头,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的巨石阵, 而更加民用一的是位于苏格兰的史前蜂巢形石屋。
这个石屋是将石块层层叠起并向内收缩, 一个形成叠涩拱(Corbel Arch),有点像我们小时候拿象棋或者麻将落起来的那种结构。这个建筑可以说是欧洲建筑于东亚建筑分流的一个标志。
欧洲的原始建筑除了石头, 也存在过圆形树枝棚样式的建筑,因为其性能远不及石头建筑, 所以逐渐销声匿迹了。
古埃及建筑
古埃及与欧洲相邻, 相互关系密切。 古埃及主要的建筑类型有三个:金字塔、门楼、神庙。
金字塔大家都很熟悉了,所以我放一个不太一样的:
这个外形奇怪的金字塔是公元前2600年由法老萨夫罗修建的。当时修建一般才发现角度太大, 这样下去底座会支持不住, 因此临时改变角度。埃及人能意识到这一点, 证明他们的已经有很高的物理学经验知识。
门楼(Pylon),很多人翻译成牌楼,是建在通往神庙路上的大门, 体现一种威严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神庙了。 神庙是古埃及主要的宗教建筑。以卢克索神庙(Luxor)为例,神庙内有大量高大宏伟的石柱。 埃及人当时对柱式,从装饰到比例已经有了十分严格的规定, 而这一些规定也很大程度被古希腊继承。
古希腊-罗马建筑
古希腊到古罗马建筑, 可以说是建筑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了,其影响至今很大。 其成就可以概括为希腊的柱式、罗马的拱。这里要提一下古罗马人维特鲁威,他的《建筑十书》从各个角度详细地记载了古罗马建筑的建造过程和数据, 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权威一般的存在。 维特鲁威在书里记载了三种柱式,即多立克柱、爱奥尼亚柱、柯林斯柱。而后文艺复兴又出现了五柱式的分类, 增加了塔司干柱和复合柱式。
两张图对比,还是可以看出希腊柱式中埃及的影响的。 希腊的柱通常具有拟人化的含义, 如柯林斯柱以其纤细的形态通常用于表现女性,而多立克的粗大坚固则是男性的象征。
图中可见柱式是中间粗、两边细的。这是应用了“视力矫正法”对人眼透视的“近大远小”进行认为矫正的结果。
下图的宙斯神庙,为柯林斯柱式。
相较希腊的圆拱始终不大重视, 罗马对圆拱的应用却是极多的。如下图的君士坦丁凯旋门。 而这种aAa的结构, 也被后人称作凯旋门母题, 为后人广泛地模仿。
这样单独一个筒拱难免太过单一, 尤其是当罗马成为基督教国家后, 建造教堂就用到了十字拱。 十字拱由两个筒拱交叉而成。除此以外, 罗马人还发明了即为壮观的穹顶。如下图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拥有跨度极大的拱顶, 而支撑这个拱顶并将接其在四个方角的结构叫做帆拱。
而中国古建筑, 拱的发展只停留于筒拱。
古罗马建筑有名的形式包括澡堂(澡堂是古罗马主要的社交方式之一)、大厅、剧场、教堂和水利工程等。其中很有趣的一个建筑是戴克里先澡堂。 澡堂是历来被基督教所嫌弃的一个场所, 但是这个澡堂却被改成了教堂。
罗马风建筑(Romanesque)
基督教徒认为, 教堂式上帝的家。 上帝的家里怎么能容的下花花绿绿的装饰呢? 所以在中世纪早期,教堂主要模仿罗马建筑, 而且形制笨重死板, 给人密不透风的感觉。
一个典型的罗马风建筑就是意大利比萨教堂(Pisa Cathedral),坐落在著名的比萨斜塔旁边。从教堂的正面可以看出,这个教堂式模仿了厅堂建筑, 内部却实用拱建造,比较特别。
修道院也通常是罗马风建筑。 修道院在罗马拱的基础上创新了六分拱,整体依然给人压抑、庄严的感觉。
哥特式建筑(Gothic)
如今很多东西都可以叫哥特的, 不论是一些带棱角的字体还是暗黑系的服装,都可以冠以哥特式的名字。然而真正的哥特式建筑却是有明显特征和比较严格的定义的。
第一座哥特式教堂于1143年是巴黎的圣丹尼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花窗玻璃。 教堂的落成典礼上,各地的主教都目睹了这种这种教堂的宏伟, 并将这种风格带到整个欧洲。哥特式建筑也因此在当时被成为法国式建筑。
如何分辨一个建筑是不是哥特式呢?
第一, 先看教堂正面的拱。哥特式教堂不同于罗马式在于其使用的尖拱(Pointed Arch)。尖拱顾名思义他的拱式有一个尖的,大家可以自行对比。
第二, 由于哥特式建筑使用的四尖拱劵,使其外墙需要的承重减少, 这给了其建造大面积窗户的机会。所以哥特式建筑普遍拥有很大的窗户和窗棂,并配有马赛克玻璃等精美装饰。
第三,精致的肋(limb)。由于哥特式教堂结构决定由四尖拱来承受更多重量, 因此有必要对肋进行加固, 而这些加固都是非常精美的。
哥特式教堂的特征很多, 比如高耸的塔楼、飞扶壁等等, 在此不再赘述。
法国四大哥特教堂:兰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
,博韦主教堂,大家可以对照一下上述三个特点
说起文艺复兴, 不得不提的就是坦比艾多庙(Tempietto)。这种建筑形式是空前的, 但是其对罗马建筑的理解却也是十分准确的。 这一形式也被后人所模仿。
之前以上的全部建筑, 我们生活中都难以接触到, 但是下一个我们生活中多少会沾点边,那就是“帕拉提奥母题”。 帕拉提奥母题是一种全新的柱于拱的结合方式,有条不紊。
如果大家觉得上图陌生, 但是像这样的
其节奏都是一脉相承的。
后来日本的一著名现代建筑“日本生命大楼”也使用了这个母题,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接下来可能更新的现代主义建筑史。
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Baroque),原意为不圆的珍珠,引申意为不常规的美。 顾名思义,17世纪意大利建筑常常使用大量新颖的结构和大量繁复的装饰, 甚至逻辑错乱。
“巴洛克, 就是要震撼并愉悦你的感官”
巴洛克的起源有的说法是米开朗琪罗逝世前设计的比亚门。 比亚门各种不相干的元素看似杂乱的堆叠在一起,根本不在乎柱式理论, 甚至拱也是杂乱不同的堆叠在一起的。这让我想到披头士的一张专辑《Liverpool Sound Collage》里面的歌曲, 各种音乐元素的扭曲与拼贴, 给人以神奇的体验。
这, 在精神上说就是巴洛克的。
巴洛克的大师是贝尼尼(Bernini),其著名作品St Andrea大教堂一举打破了希腊所谓“中庸”的理论, 并打破了原有的扁平的正面。
圣彼得陵墓内的神龛更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在这里,柱式都扭曲了, 何种装饰在房顶上堆积、下垂、缠绕, 给人一种错乱的观感。这种感觉正是巴洛克的要领所在。
当然, 巴洛克最著名的建筑莫过于法国的凡尔赛宫了。在当时,镜子由于技术限制造价即为高昂, 但是就是为了追求这种梦幻的观感, 不惜金钱代价去打造。这种夸张和极端的设计在政治中也有所体现, 例如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
巴洛克的极端设计理念与当时上层社会普遍的纸醉金迷的风气不无关系。而设计理念也因内部的腐败而逐渐走向衰亡,至今其评价仍然争议不断。
新的材料、新的建筑
工业革命后,由于钢铁和玻璃的批量生产, 使得新的结构和设计成为可能。 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英国的水晶宫和巴黎埃菲尔铁塔。
水晶宫(1851)是维多利亚时期为了万国博览会而建。 最初为其征询设计时, 得到了两百多份设计方案, 几乎都是严谨的古典建筑。 然而, 这次博览会承载的不是几百个教徒, 而是蒸汽机、起重机、轮船、火车和成千上万的游客。 因此, 全部设计都被否决。 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新建筑形式需求时, 传统的古典建筑显然不能胜任。正当组织方一筹莫展之际, 出身花匠的J•帕克斯顿从温室获得灵感, 设计了这个建筑。
水晶宫由地下埋设热水管道和火炉来加热, 这样终于不免于失火, 水晶宫也并没有幸存。 与之相比, 艾菲铁塔便是十分幸运了。 景观建造前后命途坎坷, 但是最终留了下来。
为了方便在铁塔内升降, 奥梯斯还使用了他发明的蒸汽升降机。 直到如今,OTIS依然是一家竞争力很强的电梯公司。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材料的发展都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 给建筑理论带来了彻底的改变。这拉开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序幕, 无数新奇大胆的建筑思想顿时百花齐放, 这是建筑史上的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