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追梦亚速尔,那一种心动的感觉(十)

特塞拉岛的名字Terceira在葡语里面是第三的意思,因为它在亚速尔群岛里面是在Sao Maria岛和Sao Miguel岛之后被发现的第三个岛屿。

岛长29公里、宽17.5公里,面积396.75平方公里,人口五万多人。它在15世纪20年代刚被发现的时候,名字叫Jesus Christ岛(耶稣基督岛),后来才改成现在的名字。

在特塞拉岛的第一个早晨。

这个酒店的餐厅面临大海,位置远好过圣米格尔的那家酒店。

早餐的品种也更加丰富。

特塞拉岛上最著名的城市是Angra do Heroísmo(英雄港),面积有239.00平方公里,人口三万多。

这座小城建立于15世纪下半叶。

1809年,现代葡萄牙文学的建立者之一阿尔梅达·加勒特(Almeida Garrett),为了逃避苏尔特军队发动的“法国入侵”战争,全家搬到了这儿。当时这儿的天主教教区主教和身为神职人员的叔叔成了他的老师,来自巴西的穆拉托人保姆罗莎·德·利马经常给他讲一些民间故事和传说,这对他之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1830年到1833年英雄港也是当时的葡萄牙女王玛利亚二世的避难地。

1983年英雄港以及附近的巴西山(Monte Brasil(共同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市中心拥挤,喧哗,在皮库岛安静地过了几天以后,一下来到这么热闹的地方,我们的感觉有那么一点点不适应。

停满了汽车的小路,两旁古老的建筑,以及用瓷砖镶嵌的街道,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葡萄牙大陆那些古城。

在亚速尔的前三个岛,停车都是免费的。在特塞尔岛,每一个地方停车都要收费,这是停车收费机。

我和儿子身后的塑像是葡萄牙最著名的航海家达伽马(Vasco da Gama)。

1499年达伽马带领着远洋船队自印度返航里斯本,途中他的弟弟(Paulo da Gama)生了重病,船队不得不停靠在特塞拉岛,最终达伽马的弟弟还是没有逃脱了病魔,弟弟的去世让达伽马悲痛欲绝,他在特塞拉岛停留了三个月以上。

这是英雄港的城市之门(Portas da Cidade)。

位于城市最南端的英雄港海湾,环绕着这座美丽的中世纪古城和曾经的火山口–巴西山(Monte Brasil)。

Misericordia教堂,1492年建立的时候,是亚速尔群岛第一所医院。直到19世纪医院搬离,这儿才成为了教堂。

教堂的两座并列的塔楼分别代表了两个先后参与兴建的组织。左边的代表圣神兄弟会(Brotherhood of the Holy Spirit ),右边的代表耶稣慈悲兄弟会(Holy Christ of Mercies)。

和我们去的其他三个岛不同,特塞拉岛上的教堂大多颜色艳丽,它们成为了城市风景线上的点点亮色。

和我们经过的前三个岛上简朴的教堂相比,这儿已经算得上是富丽堂皇了。

教堂大门上的这个徽章,是葡萄牙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

盾徽中的7座金色城堡是为庆祝葡萄牙和卡斯蒂尔王族联姻而于1252年增添的。中间的白色盾徽里面有五枚小型蓝盾组成的“赎罪十字”镶嵌于其中,它们分别代表1139年在阿方索·亨瑞克斯领导下,在奥利盖战役中打败摩尔人的5位国王。每个蓝色小盾上都有5个白色圆斑,表示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的5处伤口,这是基督的殉难像,同时也暗示当年阿方索正是以耶稣的名义在圣灵的帮助下击败了摩尔人。圆斑的总数为25个,加上5枚蓝色盾徽而得30,这正是犹大出卖耶稣换取的银币的总数。

葡萄牙国徽。

和教堂的执事聊了一会。我们问他,如果要好好看看英雄港,大约需要多少时间,他回答说起码3天,可惜我们行色匆匆,没有这么长的时间,热心的他给我们指路,告诉我们有哪些地方值得重点去看。

街边小店里面的旅游纪念品。

看到这个标志,就知道我们来到了眼镜店。

小城的市政广场位于两条主干道的交接处,这座名为 Old Square的广场是整个葡萄牙最早的开放式广场之一。

这座广场非常漂亮,地面镶嵌着白色的石灰石和黑色的玄武岩,典型的葡式格调。

圣诞节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天,但是广场上的节日气氛依然浓厚。

广场一旁的市政厅。

英雄港的街道多是顺坡而建,恍惚间,我以为又回到了里斯本。

走这种道路有时候是很吃力的,好在儿子一直没有放弃。

英雄港大教堂(Cathedral of Angra do Heroísmo)。完成于16世纪的这座教堂是整个亚速尔群岛最大的教堂,也是亚速尔群岛的主教(Bishop)的驻锡地。

早在1534年当时的教皇保罗三世(Pope Paul III)就批准了亚速尔群岛主教的设立,但是这座大教堂的落成,前后却花费了30年的时间。

中世纪建立的大教堂都有一个特点–大教堂的正门朝向东方–耶路撒冷的方向。但这座大教堂因为土地空间狭小,最后正门的方向不得不朝向北方。

大教堂的左前方矗立的雕像是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他是访问亚速尔群岛的第一位教皇。

教堂入口上方巨大的管风琴。

特塞拉总督府(Palácio dos Capitães Generais)。

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是1570年由当时的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昂一世(King D. Sebastião)下令建造的。 当时包括一个教堂和一所神学院。

在后来历史的演进中,这个地方曾经作为贵族和皇家的寓所。

1766年以后这儿成为亚速尔群岛总督府。

亚速尔群岛虽然隶属于葡萄牙已经好几百年了,一直到1766年蓬巴尔侯爵(Marquess de Pomb)才任命了一名管辖整个群岛的总督驻在特塞拉岛的英雄港,以遏制地方官员的种种恶劣行径。1832年建立新政体,将群岛分为三个平等的行政区,每个行政区都与葡萄牙本土行政区拥有相同的权利。这一划分并没有按照群岛的地理划分,而是随意的将群岛上三个主要城市划分在不同的行政区内。

英雄港(Angra do Heroísmo):包括Terceira、、Sao Jorge,Graciosa,首府是英雄港。

奥尔塔(Horta):包括Pico、Faial、Flores、首府是奥尔塔。

蓬塔德尔加达(Ponta Delgada):包括Sao Miguel、Santa Maria,首府是蓬塔德尔加达。

在这三个首府里,总督驻节蓬塔德尔加达,议会设在奥尔塔,而副总督则驻节英雄港。所以我们在英雄港参观的严格说起来只是副总督府。但即使是副总督府,也保留了一半空间给总督来此办公用。我们参观的就是总督的那部分。副总督部分不对外开放。

总督府对外开放参观,那天我们去的时候,还有一队从法国去的中学生,由两个老师领队。

这是总督府的入口处。里面不允许拍照。这倒也好,正好让我们安安静静地跟着解说员一个个房间看过去,这次参观,让我们对亚速尔的历史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我们没有想到,以前对我们来说非常陌生的亚速尔群岛,在葡萄牙乃至欧洲历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篇章。

在欧洲大陆上,现在的葡萄牙已经沦落为三流国家,它是欧洲经济最差的金猪四国之一(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但在400多年前,金猪里面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却是世界舞台上相生相杀的两大强国。

从最初的历史来说,葡萄牙原来是西班牙的前身卡斯蒂利亚制下的一个公国,1139年葡萄牙王国正式成立。16世纪前,葡萄牙已经成为世界上头号海上强国,在非、亚、美拥有大量殖民地。

1578年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昂率军远征,不幸在北非战死。在葡国皇室绝嗣的情况下,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于1580年宣布自己为新一任葡萄牙国王,理由是他的母亲是前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的女儿。

在遭到葡萄牙贵族反对的情况下,菲利普二世率军攻入葡萄牙。很快葡萄牙大陆全部沦陷,但是西班牙人没有想到的是,距离伊比利亚半岛千里的亚速尔居民却誓死不做亡国奴,拼死反抗西班牙的入侵。

1581年西班牙两次入侵特塞拉岛都遭到惨败。

1582年经过了两次在圣米格尔岛附近的蓬塔德尔加达海战,西班牙才占领了亚速尔群岛大部分岛屿,但是,说到这个地方,那个漂亮的女讲解员非常自豪地对我们说,那个时候,特塞拉岛上的居民却依然在殊死抵抗。一直到1583年西葡战争结束,西班牙才彻底占领了亚速尔群岛。

1668年,葡萄牙王政复古战争结束,葡萄牙独立,亚速尔群岛重新回到独立的葡萄牙的怀抱。

1828年,自由者战争爆发,又称葡萄牙内战,在亚速尔群岛产生了广泛的反响。1829年,特塞拉岛决定拥护自由派的佩德罗四世和玛丽亚二世,成为葡萄牙自由派的驻地,并且建立了一个摄政会议。后来佩德罗一世在特塞拉岛组织了一支数千人的远征军,前往葡萄牙,最终成功夺取了王位。在战争期间,特塞拉岛成了玛利亚二世女王的避难之地。也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玛利亚二世给了特塞拉岛的这个城市英雄港的称号。

总督府里陈列的是历史沿革多年来的家具摆设和历朝葡萄牙王室成员的肖像。

这个挂在总督府的巨大的亚速尔群岛的区徽,是楼内唯一允许拍照的地方,徽章上的九颗星代表亚速尔群岛的九个岛屿。

参观快结束的时候,LG好奇地问讲解员一个困扰我们许久的一个问题:世界上从西班牙的巴斯克族到印度的锡克族,从中国的台湾到加拿大的魁北克,都有人在闹独立运动,为什么远离葡萄牙本土几千公里的亚速尔群岛却没有人号召独立呢?

讲解员对我们说,我们虽然在亚速尔生活,但我们就是葡萄牙人啊。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来到这儿的时候,当地没有土著居民,对于我们祖先来说,他们不是移居(Emmigrate),他们只是来此定居(Settle)。

真的没想到,亚速尔人对葡萄牙的认同感如此之强。她在讲解葡萄牙历史的时候,总是说我们的国王,我们的王后,开始我还狐疑,亚速尔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王国啊,至此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她心里,葡萄牙就是他们的,即使远隔千里。从亚速尔人面对西班牙人的反抗战争就能看出,很多情况下,他们比葡萄牙大陆的人还要热爱葡萄牙。

特塞拉公爵花园(Jardim Duque da Terceira),占地17.5平方公里,建于1888年。

花园是为了纪念葡萄牙自由战争时期的英雄特塞拉公爵António José Severim de Noronha而得名。

花园里朵朵艳丽的扶桑花艳丽开放。

如此巨大的扶桑花的树根,想必至少有几百年了吧。

我们冒着淅沥沥的小雨,在园里逛了一圈。

英雄港博物馆(Angra do Heroi?smo Museum),成立于1949年,它坐落在18世纪的一所教堂Convent of San Francisco的原址上。

没有想到小小的英雄港,居然有这么一个藏品丰富的博物馆。

又见熟悉的盾徽。

馆内藏品涵盖军事,宗教,绘画,雕塑,家具,服装,运输,陶瓷,乐器,玩具,照片,等等。。

巨大的亚速尔古地图。

这个厅主要讲述计算机的发展史。

在皮库岛的三天,大部分餐馆都不营业,于是来到特塞拉岛以后,父子俩强烈要求弥补。

这天中午我们来到英雄港市中心的一家牛排馆。

墙上挂满精致的磁盘。

特塞拉的特色菜–碳烤章鱼

LG的最爱–伊比利亚血肠

餐馆老板在我们桌边现场烹制。

儿子的最爱–葡式牛排。和北美牛排相比,葡式牛排煎的更加鲜嫩,整个牛排浸在浓郁的散发出奶香味的卤汁里,上面再放上一只七八分熟的煎蛋,难怪儿子喜欢。

吃完中饭,我们一路往上走去。

巴洛克风格的教堂(Church of Nossa Senhora da Conceic?a?o),建于1553年。

虔诚的祈祷者。

活泼好动,话语不断的儿子,让我们忘记了爬坡的劳累。

走累里,拐进街角的咖啡馆,来一杯Espresso吧。

浓雾中我们来到矗立于英雄港小山顶上的佩德罗纪念碑(Alto da Memória)。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葡萄牙宪政战争中的国王佩德罗四世。

在葡萄牙将近800年的历史中,共有34位国王,2女王。这34位国王里面,有五位国王都叫佩德罗。其中和心爱的情人面对面躺在阿尔科巴萨修道院的是佩德罗一世(参看我的葡萄牙游记第一篇),这位佩德罗和他的爱人堪称是葡萄牙的罗密欧和朱丽叶。

我的葡萄牙游记第一篇

阿尔科巴萨修道院大厅里,佩德罗一世和他的爱人伊奈斯相对而视600余年的石棺。

而英雄港的这座纪念碑纪念的则是葡萄牙历史上又一个非常特别的佩德罗–佩德罗四世(Pedro IV)。

佩德罗四世的肖像。

他既是葡萄牙国王,同时也曾经是巴西第一位开国皇帝。

1798年10月12日,佩德罗诞生在里斯本的克鲁兹宫。1801年,年仅3岁的佩德罗受封亲王,被正式列为葡萄牙王国未来的继承人。那时候的葡萄牙早已经是江河日下的没落帝国。1807年本土全境被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攻陷。葡萄牙王室被迫踏上流亡之路,逃往他们最大的海外殖民地巴西,并改国名为“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10岁的佩德罗王子,也在流亡队伍中。

1812年葡萄牙借英国之力复国,然而整个政权核心却一直留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1820年,葡萄牙爆发革命,革命者要求国王回国,制宪主政。但佩德罗的父亲若昂国王觉得,这一回去肯定要受挟制,王权会被宪法约束。因此迟迟不敢回国。

不久巴西也了爆发革命,若昂完全控制不了局势,最后还是佩德罗与叛军斡旋,双方暂时和解。1821年,老国王不情不愿地返回葡萄牙,将巴西丢给了年轻的太子。后来葡萄牙议会认为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核心,于是强令佩德罗回国,可惜巴西人民却联名上书,强烈挽留佩德罗。最后葡萄牙王室的当然继承人,居然在巴西登基称帝,称为巴西帝国的佩德罗一世皇帝。

玛利亚二世肖像。

称帝以后,佩德罗代表巴西和自己的父亲谈判,最后迫使葡萄牙王室不得不承认巴西的独立。

佩德罗多才多艺,就说巴西帝国的国旗也是他设计的。

到了1826年3月,若昂去世,身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的佩德罗成为葡萄牙国王,在葡国君主谱系上又被称为“佩德罗四世”。2个月后他主动辞去葡萄牙王位,由他年幼的女儿玛利亚二世(Maria II)继承。他让弟弟米格尔与女儿结婚(这种乱伦婚姻在欧洲王室贵族圈子里并不稀奇),并任摄政王。但米格尔却篡位自立,导致从巴西回国的玛利亚二世不得不滞留在特塞拉岛。葡萄牙不要佩德罗,而巴西当地人也把他当着是葡萄牙在巴西的代言人,搞得他里外不是人。最后他不得不把皇位传给儿子佩德罗二世,自己离开了巴西。

一般情况下,这样退位的国王就从此走下历史的舞台了,可是佩德罗坚决要替女儿讨回公道。1832年,佩德罗集结起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在忠于他女儿的葡属亚速尔群岛集结,并于7月从葡萄牙北部港口波尔图发动了进攻,最后终于一举为女儿夺回了葡萄牙,扶持女儿登上里女王的宝座。1834年战争结束后,36岁的佩德罗感染肺结核病死在自己出生的克鲁兹宫。

虽然巴西帝国早已变成了巴西共和国,但佩德罗一世在巴西人眼中,仍然是开国君主。1972年,他的遗体被运回巴西,安葬在圣保罗州的独立纪念碑下,以铭记他为巴西所做的一切。

而他在特塞拉岛风云际会,腥风血雨的那些日日夜夜,也被这儿的人民永远记在了历史的回忆中。

驾车离开市中心的时候,路遇这组斗牛雕塑,我想,大概特塞拉岛也是有斗牛活动的。只是不知道它的斗牛场在什么地方。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出行在外,时间总是流逝得比在家快。

回到酒店,发觉餐厅里面依然还是自助餐,大家实在没有胃口,于是在附近找餐馆。

发现离开酒店车程只有5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家餐馆,只是这名字怎么看,怎么像大排档–Q.B. – Food Court,但在Tripadvisor上评分居然高达4.7.

没想到这家餐馆真的成了我们在整个亚速尔群岛品尝过的最好的餐馆。

无比新鲜的海鲜大杂烩。

从来没有想到鸭肉可以焗得好像6,7分熟的牛排。

一直觉得对于美食的期待是旅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北美旅行就有些差强人意,大概这是后工业社会的特点吧,所到之处,更多的是连锁快餐,偶尔会找到一家不那么统一口味的独立餐馆。

而无论在伊比利亚半岛,在布拉格,在布达佩斯。。亦或是在大洋当中的亚速尔群岛,每一天到饭点的时候,我们总能带着某种期待,走入街边的某个小馆,遇到某份惊喜。。。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