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伊莎贝尔二世与1868年革命

时间轴:公元19世纪

伊莎贝尔掌权后,西班牙经过了相对和平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可以叫做铁打的女王,流水的政府。政府更迭频繁,一共更换了34任政府,西班牙各派政治人物像走马灯一样轮番上台,制定了7部宪法,发上了15次起义。

但不管怎么说,在这段相对和平时期,发展了国家的经济。特别是发展了工业和基础设施,修建了西班牙很多铁路,大力推动了公共工程。金融业也得到了发展,成立了圣卡洛斯银行,也就是今天西班牙央行的前身。甚至成立了股票交易所,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和中国相比,欧洲的金融业发展是非常早的。

在对外事务上,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赤道几内亚的殖民。在伊莎贝尔二世时期,西班牙殖民者来到了几内亚湾的费尔南多·坡岛屿(Fernando Poo),这片土地最早属于葡萄牙殖民者,后来又被英国人占领。1858年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政府。在交趾支那,也就是今天的越南,有几名西班牙传教士被当地人杀死,让法国和西班牙联合组成远征军,前往政府越南西贡。西班牙的远征军里,有西班牙和菲律宾的士兵。但在后来瓜分越南领土的过程中,西班牙只要求了一点商业利益,而越南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伊莎贝尔女王在私生活方面,非常放浪形骸,加上他的丈夫佛郎西斯科亲王,恰恰是个同性恋。在新婚之夜,伊莎贝尔曾说,“面对一个打扮比我还妖艳的男人,我真是无可奈何……”于是,他频频出轨,几乎成为了欧洲王公贵族茶余饭后的八卦谈资。有历史学家考证,后来即位的阿方索十二世,也不是她婚内生子,也是和一个卫队长生的孩子。同时,伊莎贝尔生活奢靡,挥霍无度,有学者称,“这是西班牙王朝里最腐败的时期”。另一方面,她的叔叔卡洛斯和拥护者仍不死心,为了夺权,他们接连发生了三次战争,史称“三次卡洛斯战争”。但都没有成功,一直到阿方索十二世即位后,才彻底熄灭了他们的野心。

机构腐败,政府无能,女王不负责任,加上西班牙的工业和贸易受到1866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这一切造成社会的不满情绪日益加重。1868年9月,爆发了革命,史称1868革命(Revolución de 1868),也叫做光荣革命(Revolución “La Gloriosa”)。这场革命从加迪斯发起,是一场军人叛变,主要领导者有三个人:1. 自由联盟的托贝特上将(Juan Bautista Topete)、2. 激进派的普利穆将军(general Prim)、3. 自由联盟的塞拉诺将军(Francisco Serrano)。

我们上一讲说过,在费尔南多七世时期,自由主义的支持者也分为了两派:温和派、激进派。而自由联盟,是激进派的莱奥波多(Leopoldo O’Donnell)建立了一支政党。温和派主张由国王、议会共同行驶权力。激进派则坚持认为只能由议会行使权力。这是一次激进派、自由联盟、温和派共同主导的,旨在推翻王权,建立共和国的革命。和我们国家武昌起义打响的辛亥革命性质有些类似。但比辛亥革命早了45年。第二年,建立了西班牙第一共和国,这也是西班牙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共和国起草了新宪法,确定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规定了广泛的民主权利。包括所有25岁以上男子,都既有选举权,具有结社集会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从而,宣告西班牙第一次从封建王权时期,过渡到君主立宪制的共和时期

但随着军事政变推翻了伊莎贝尔二世,她流亡了法国,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西班牙必须选出一位新的国王,但这位国王又不能在波旁王朝家族内部选择。由于政治派系众多,选出一个各方都支持的合适君主也不容易,温和派的塞拉诺将军(Francisco Serrano)曾感慨说,“在整个欧洲,选出一个向往民主制度的国王,比在天堂里选出一个无神论者还难”。有人推举伊莎贝尔二世的日子阿方索,也就是后来复辟的阿方索十二世,但又怕他受到母亲影响。有人推举葡萄牙的摄政王(Fernando de Sajonia-Coburgo),最后,议会终于在1870年,选上了意大利国王之子阿马戴乌斯(Amadeo de Saboya)为西班牙新国王,史称阿马戴乌斯一世(Amadeo I)

但是从1871年到1873年,阿马戴乌斯一世(Amadeo I)只在西班牙当了短短两年的国王,这段时间实在不太平,内忧外患,支持这位新国王的是那位1868革命中激进派的普利穆将军(general Prim),被选为首相,但新国王登基当天,他就遇刺身亡,短短2年,议会更迭了6界,没有一届能解决西班牙的问题。外部有南美洲发生十年战争(Guerra de los Diez Años),古巴独立,而且卡洛斯派又卷土重来,发动了第三次卡洛斯战争。尽管阿马戴乌斯还算是一位好君主,遵守法度,一心想要治理好西班牙。但要独立面对反对派的压力,大多数西班牙民众也不理解什么叫共和制度,波旁王朝的余党、卡洛斯派、温和派都反对他。而且之前组成的联合政府解体,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阿马戴乌斯束手无策,2年后宣布退位,回到了意大利。

阿马戴乌斯在1873年宣布退位后,西班牙又面临着权力真空。没有国王了,在塞拉诺将军的带领下,成立了自由派的宪法党(Partido Constitucional),又执政了六年,史称“民主六年”(Sexenio Democrático)。但是这六年一点都不是“民主”,只是在欧洲各种政治思潮影响下,西班牙各派政治力量的角逐,其中联邦主义、无政府主义、地方自治主义各个都跃跃欲试,想要登上政治舞台,西班牙就是一只各种政治思潮轮番实验的小白鼠。

帕维亚政变打破了联邦执政的民主六年。在联邦政府里,有一批很有反叛思想的共和党人,他们在马戛尔(Francisco Pi y Margall)的带领下,在卡塔赫纳爆发了政变,史称州郡叛乱(Rebelión cantonal)。议会马上决定派出3万国民军去平叛,而对于平叛比较坚决的首相卡斯特(Emilio Castelar),遭到了比较温和一派的不信任案,于是议会进行投票,最后以120票反对,要求卡斯特辞去首相,想要推举中间派的帕朗卡(Eduardo Palanca)。于是,镇守卡斯蒂亚的海军将领帕维亚(Manuel Pavía)带兵冲击议会大楼,冲进大楼后,在议会的楼道里鸣枪示警,听到枪声后,所有议员保命要紧,纷纷逃之夭夭。这次政变称为帕维亚政变(Golpe de Estado de Pavía),帕维亚政变,宣告了第一共和国已经失败。政变结束后,帕维亚召集所有党派,重新选举首相,最后,塞拉诺有一次当选。

西班牙的第一共和国失败后,很多政治人物开始活动,企图恢复君主制,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卡诺瓦斯(Antonio Cánovas del Castillo),卡诺瓦斯即是政治家,也是学者,他主张,从1868年革命以来,多次政府更迭的经验说明,必须再次恢复君主制,因为长期以来国家的政治生活,是同波旁王朝的统治一直保持紧密联系的。他还主张建立一个新的更加保守的自由党,让温和派、自由联盟等各种政治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治理国家。

当时,政府是由塞拉诺主持的单一共和国(República Unitaria),这是一个临时政府,国家政治处于一个非常时期,包括军队在内的各派政治力量都在酝酿恢复君主制。多数人主张,君主制不能再带有专制色彩,而应当是一个民主、自由主义色彩的君主制。最后,塞拉诺本人也妥协了,同意支持阿方索王子继承王位,其中主要的一个考虑因素,也是为了挫败卡洛斯派的复辟梦想。

1874年,加泰罗尼亚总督坎波斯(Arsenio Martínez Campos)宣布,支持拥立伊莎贝尔二世的儿子阿方索为国王,电报发到马德里,各派政治势力都同意了。同年,阿方索从英国回到西班牙,登基为阿方索十二世,至此,这场热热闹闹的西班牙第一个共和国宣告结束。

确定君主立宪制、建立共和国失败,说明西班牙革命者仍然没有找到一条推翻封建统治的正确道路。

加泰罗尼亚总督坎波斯(Arsenio Martínez Campos)于1874年宣布支持阿方索十二世复辟,这也是波旁王朝的第二次复辟了。

阿方索生于1857年,伊莎贝尔二世退位,流亡法国后,阿方索也随母亲离开了西班牙。之后,在巴黎维也纳接受教育,在卡诺瓦斯的安排下,他被送到英国,在英国军事学院学习。1870年,伊莎贝尔在法国宣布,阿方索是王位继承人,阿方索王子在声明中说,恢复君主制是拯救西班牙的唯一方式,表示愿意成为西班牙国王,并且提出了一个纲领:没有复仇、没有迫害,大家共同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西班牙社会。这项纲领得到了西班牙广大人民甚至军队的支持。

1875年,阿方索王子登基,波旁王朝正式第二次复辟,任命卡诺瓦斯为首相,负责起草新的宪法,为王国的恢复做出准备。

阿方索十二世的即位,对卡洛斯派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卡洛斯派称王的企图彻底破灭。阿方索十二世决定平息卡洛斯派的武装叛乱,为三次卡洛斯战争划上一个句号。第一阶段,他平息了卡洛斯派在西班牙中部的力量,第二阶段,他平息了卡洛斯派在加泰罗尼亚的力量,第三阶段,调动了25万兵力,平息了巴斯克、纳瓦拉的卡洛斯部队。之后,卡洛斯派仅有8万人,双方力量悬殊,卡洛斯已经无力回天,节节败退,见到大势已去,不得不退守到巴斯克和纳瓦拉,1876年,卡洛斯携家眷逃亡法国,1个月后,阿方索宣布卡洛斯战争正式结束。

同年,西班牙颁布了新的宪法,历史上称为“1876年宪法”,这部宪法确定了议会和国王的分权思想,成为日后西班牙法律秩序的基础。议会、国王、政府是君主立宪制的三大权力核心。国王不受侵犯,与议会分享立废除法律、颁布法律的权力,国王是三军最高统帅,可以任命政府成员,策封爵位,发起和媾和战争;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构成,众议院通过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的参议员部分由国王任命,部分由选举产生,有权否决议会的任何法律;政府保护西班牙公民的言论、结社、宗教信仰自由。天主教为国教。

这部宪法,还在西班牙确立了两党制。一个是保守党,一个是自由党。这是西班牙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两党制,结束了之前政坛闹哄哄的自由联盟,保守党的主要支持者是卡斯蒂亚、安达卢西亚地区的贵族、地主和中产阶级,领导人就是卡诺瓦斯本人。自由党的主要支持者是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激进派,包括商人、工业家,领导人是萨加斯塔(Práxedes Mariano Mateo Sagasta),其实,两党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都是代表着大商人、地主这样富有阶级的利益,都不具有彻底的民主思想。

阿方索十二世即位后,努力弥合国内矛盾,避免两党的内部斗争,国家回国了一段稳定时期。所有他也获得了“平息王”(el Pacificador)的称号。

阿方索也比较亲民,1885年,瓦伦西亚爆发霍乱,当疫情到达阿兰胡斯,卡诺瓦认为国王去访问病患太危险,国王不顾卡诺瓦的反对,执意去看望病人,国民很受感动。但是不久后,他就因为肺结核去世了,享年只有27岁。

阿方索十二世驾崩后,他只留下了一个遗腹子。这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婴儿,于是即位成为西班牙国王,也就是阿方索十三世。由于国王泰国幼小,一直由阿方索十二世的皇后玛丽亚·克里斯蒂摄政,但是这样的一个年轻的皇后,既没有治国的才能,又没有平衡各派系政治势力的能力。所以,只能沦为一个象征,真正掌握权力的,是两党轮流执政组成的政府。从此,西班牙进入了两党轮流执政的时期。

这个时期,在西班牙的工人阶级开始觉醒了。正当阿方索十三世在位时,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思想运动影响广泛,西班牙工业区也先后成立了工人的秘密组织。1879年,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在巴勃罗·伊格莱西亚斯的带领下,马德里成立,就是后来的PSOE。会议上,工人代表认为,在西班牙还没有一个政党可以代表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他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团结广大工业无产阶级。提出了三大政治纲领:消灭阶级、改造私有制、实现劳动阶级掌权。他们还提出了近期目标:实现工人阶级的政治自由,争取罢工合法化,减少劳动时间,禁止9岁以下童工,禁止妇女在恶劣条件下劳动,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等。在西班牙工人社会党的带领下,1888年,巴塞罗那成立了劳动者总同盟,提出工人阶级的基本要求和权利,确定了工人最低工资,以及8小时工作制。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

安静的局面一直到1917年被打破,这一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并没有参战,而是作为中立国,反而收获了不少好处。一方面西班牙可以把工业品出售给交战国,一方面得以和平发展。在一战期间,西班牙的工农业反而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1878年订立的宪法仍然在执行,但是作为一个新生的两党制民主国家,西班牙民众显然还没有适应现代民主制度。民众参与也比较弱,人民也还不具有成熟的民主政治参与。保守党长期获得大贵族、高级教士、军队高官的支持,真正代表劳动阶级的政党始终没有出现,工人、农民参与选举的条件仍然不成熟。

而曾经的卡洛斯派支持者,此时已经沦落为一个小政党:卡洛斯党。连同另外一个小政党:共和党,政治力量都很薄弱,无法与这两个大党:保守党、自由党同台竞技,只是作为他们的陪衬。

而在遥远的拉丁美洲,这时候又发生了独立潮,各国人民,特别是印第安人深受压迫,黑人奴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饱受剥削、奴役、歧视。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当然,反抗的人里面,不仅有这些被压迫的人群,还有西班牙及其后裔中的进步势力,包括西班牙贵族、没落地主、军官、教士、商人,他们名义上与半岛本土人地位相同,但既然他们生在了拉丁美洲,在各方面的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同样有着白皮肤、西班牙人的面孔。

这些人中,有些人比较有能力,获得很多财富,富甲一方,有些成为了大庄园主,有些成为当地的政府高层,但即使是他们,在当地政坛仍然没有地位和权力。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风云变化,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这股潮流自然也通过各种方式,流传到了拉丁美洲。拉美各国也出现了一批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哥伦比亚人纳利诺,把法国的《人权宣言》翻译成西班牙语,在拉美广为传播,“自由、平等、博爱”涤荡着很多拉美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的内心。美国《独立宣言》也像是一座灯塔,指引他们走向民主、独立的道路。

在约瑟夫一世掌权时期,美洲国家人民就不接受约瑟夫一世的王朝。到了费尔南多七世时期,很多殖民地实质上已经组成了自己独立的政府。但他们还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独立思想的引导。到了1804年,海地的革命,首先在拉丁美洲产生了强烈和广泛的反响。成立了海地共和国。之后,墨西哥、古巴、亚洲的菲律宾也纷纷独立了。

其中,古巴、菲律宾曾经都是西班牙重要的殖民地。都是在美西战争中丢失的。1985年,古巴在民族英雄何塞·马蒂领导下起义,起义蔓延到古巴全境,迫使西班牙派遣上万士兵镇压。古巴起义的同时,在菲律宾也发生了起义。当时,美国的资本在古巴控制了大部分的糖厂,而制糖是古巴的支柱产业,古巴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产糖国。其中90%都出口到美国。因此,古巴局势的动乱,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发起了“缅因号”事件。当时美国一艘名为“缅因号”的装甲舰,停泊在哈瓦那港口,这艘船突然发生爆炸沉船,显然,这是美国人自己制造的,美国人以这个为借口,向西班牙宣战,由于军事实力悬殊,1898年,西班牙的加勒比舰队、太平洋舰队分别在古巴、菲律宾被美国击溃,同年美西签署了《巴黎条约》,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把关岛、菲律宾割让给了美国。1898年的惨败,也标志着欧洲传统旧制度,慢慢走出了历史的聚光灯,取而代之的,是以美国为首的新兴国家。这场惨败,却在文艺上给西班牙留下了很多遗产,西班牙知识分子发现,一向自认为强大的国家却存在很多不足,自我批评的浪潮席卷全国,“九八一代”文学家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而其中最优秀的是乌纳慕诺(Miguel de Unamuno)。他的诗歌公开反对现代主义,探讨人生的意义,存在的问题等,诗歌艰涩,但是充满思想,比如他说“如果一个人不能自我否定,还不如什么都不说。”在这个充满动荡的时代,知识分子想要通过这种否定,去寻求一种改良的道路。

除了拉丁美洲,北非的摩洛哥也掀起了反对西班牙的浪潮。1909年,在西班牙领土梅里亚修建里夫矿山铁路的西班牙工人,遭到里夫部族的袭击,4名西班牙人被打死。西班牙政府命令梅里亚军区出兵,占领了数个要塞。摩洛哥本来是法国殖民地,西班牙与法国签订《费斯和约》,瓜分了摩洛哥,北部归西班牙,南部归法国,这件事历史上称为“里夫战争”(Guerra del Rif)。摩洛哥一直到1956年才获得独立,今天,西班牙在北非仍然有两块飞抵,一块是梅里亚,一块休达。到了1921年,西班牙控制的北非殖民地,有一次发生了部族叛乱,当地部族在克里姆(Abd el-Krim)的带领下,发动叛乱。西班牙派兵镇压,但是连打败仗,历史上称为阿努阿尔沦陷(Desastre de Annual),里夫部族建立了里夫共和国。西班牙很多士兵牺牲,民众向政府、军队和国王本人追讨责任,政局愈加动荡,复辟以后,阿方索十三世的执政受到全面的挑战。新上台的自由党人无法控制局面。

在危急局势下,1923年12月13日,加泰罗尼亚军区司令里维拉(Miguel Primo de Rivera)将军发动军事政变,宣布独裁。里维拉出身于军人世家,14岁参军,此后被派往古巴、菲律宾和摩洛哥作战,因表现勇敢,屡立战功,晋升很快。20年中从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中将。在里维拉的指挥下,军队首先占领了巴塞罗那电报通讯大楼,里维拉发电全国、全军,在讲话中,他说,国家面临很严重的问题,包括恐怖主义、共产主义、分裂主义猖獗,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国家财政困难等等,他还说,国家处于无秩序状态。为此,他要取缔一切政党,把政权交给军事当局,里维拉要求要求所有军区支持他的决定。

在西班牙北部的阿方索十三世,获悉里维拉军变的消息,先是非常震惊,然后他发表声明,表示明确反对。里维拉的政变,也激起了革命进步力量的强烈反对。9月15日,西班牙共产党在毕尔巴鄂发动工人大罢工。

里维拉上台后,首先整顿社会秩序,为了更有力地镇压工人运动,他撤销了各省省长的职务,任命省军事长官。9月14日,阿方索十三世回到马德里,议会与国王见面,要求他解除政变头目里维拉的职务,但阿方索这时不掌握任何军队,他为了保全自身,只能宣布把政府交给里维拉,让里维拉出任首相。第2天,里维拉正式宣布上任,出任政府首相,成立了军事领导委员会。里维拉的军事独裁统治,立刻得到了军队和右派的支持。

在里维拉当政时期,阿方索十三世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只是一个皇家象征。里维拉实质上取缔了君主立宪制,是把权力集中到一身的独裁。阿方索十三世也只能支持里维拉,里维拉依靠军队的威慑力量,巩固独裁统治,广大民众虽有不满,但只能保持沉默。

里维拉的独裁统治,分为军人政府和文人政府两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军事政府努力恢复社会稳定,公共秩序。他先是用速战速决的方式,取得了摩洛哥战争的部分胜利,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同时结束了摩洛哥的战事。

在第二个阶段,政府里的军人逐渐被文人所取代。独裁政府利用一战后世界秩序繁荣的有利时期,兴办公共事业,建造了铁路、公路、港口、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成功举办了巴塞罗那世博会和塞维利亚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还成立了一系列垄断的国有企业。如西班牙电信、CAMPSA石油公司。就业显著增加,民众生活有所改善。

1929年,经济大萧条波及到了西班牙,造成外贸下滑,通货膨胀、失业率高居不下,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独裁政府缺乏执政的资本,对里维拉的批评也越来越多。军队大部分官兵、资产阶级、共和派知识分子、工会都反对独裁政府,面对这样的情况,里维拉于1930年向阿方索十三世提交了辞呈。里维拉辞职后,离开西班牙在法国定居,同年3月去世,西班牙长达七年的独裁统治宣告结束。

独裁政府的失败,也意味着支持独裁政府的国王的失败。除了还有一些大贵族、大地主支持国王,很多中小商人都主张废除阿方索十三世。

共和派、社会党人签署了《圣塞巴斯蒂安协定》,决定联合起来推翻国王。第二年,政府在西班牙全国举行市政选举,支持君主制的候选人在农村胜出,但反对君主制的共和派在大城市胜出,政府担心爆发民众暴动,于是劝阿方索十三世退位。这年4月14日,共和派占领了马德里市政府,当天晚上,第二共和国宣布成立,由萨莫拉领导的临时政府执政。阿方索十三世连夜离开了西班牙,前往法国开始了流亡生活。

刘员外聊聊西班牙历史(简版)

公元前2世纪:远古时代的西班牙

公元1世纪:西班牙走出的皇帝图拉真、哈德良

公元4世纪:草原上的野蛮民族占领了西班牙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占领西班牙,伊斯兰教曾经很开放

公元8世纪:西班牙人吹一千年的反杀

公元16世纪:哈布斯堡王朝 卡洛斯一世

公元16世纪:哈布斯堡家族 菲利佩二世

公元17世纪:哈布斯堡家族 菲利佩三世

公元17世纪:哈布斯堡家族 菲利佩四世

公元17世纪:波旁王朝 菲利佩五世、卡洛斯四世

公元18世纪:加泰罗尼亚问题在历史上的来龙去脉

公元19世纪: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 费尔南多七世

公元19世纪: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 伊莎贝尔二世与1868年革命

公元20世纪:伤亡惨重的西班牙内战

公元21世纪:民主化进程与菲利佩六世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