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看到的王宫,之前是个军事城堡(Real Alcázar)。恩里克三世 (Enrique III de Castilla)将这个军事城堡作为他的长居宫殿,到他的儿子胡安二世(Juan II)将内部改造成宫殿。之后,历代国王都对城堡进行了改建和装修。1734年一把大火焚毁了城堡。国王菲利佩五世在1738年下令重建城堡,并计划将新建成的宫殿作为王宫。整个工程一直到卡洛斯三世才结束,卡洛斯三世是第一个正式住进王宫的国王。
从谷歌地图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王宫的整体规划。王宫在兴建规划时,是把皇家歌剧院包括在整体格局规划之内的。
我们把地图竖起来看,有没有发现整个设计就像一把贵族佩戴的宝剑?皇家歌剧院是剑柄当中的剑首,而皇宫刚好在剑格的位置,剑格就是镶嵌宝石的位置。
马德里王宫看起来是南北坐向的,我们在Almudena教堂隔着铁栅栏看到的是大广场,是“Patio del Rey”(国王的阳台)。请允许我姑且将之翻译为“阳台”吧。哈哈。
从风水上来讲,离皇宫不远有埃及神庙的小山包可以作为王宫的靠山,这个国王的阳台作为明堂,对面的教堂作为朝山。这个格局还稍微靠点谱。可惜的是, 王宫的坐向并不是坐北朝南的,而是是坐西朝东,真正的大门开在东面。这就是为什么王宫也叫Palacio Oriente(东宫)。国王们出入的正门,是正对着皇家歌剧院(Teatro Real)的那扇不起眼的小门。这也是为什么西班牙国庆节阅兵式不在国王的阳台举行,而在那扇不起眼的小门面前。
虽然西班牙王族一直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但在称霸上,一直有超越生死的欲望。王宫的坐向与国运生死线都应该在正位上。
所谓的正位,就是正南正北正东南正西北等八个方位。
哪条才是西班牙国运生死线呢?
马德里是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中心,太阳门广场有一个零公里标志。世界尽头与王宫中心的连线,就是真正的国家生死线。通过测量,这条生死线,刚好和正东北方向偏差了5°34’52” 。为了实现君权正位,整个王宫的坐向都调整了5°34’52” 。
所以,在王宫正门前的那个指南针标识,和标准的东西南北指向是有偏向的。王宫也不是正东正西坐向,而是与正东正西偏离了5度。那个西北东南的指向,则是18世纪西班牙建筑师严重的国运生死线。
西班牙的历史,从卡洛斯三世以后是如何动荡,王室是如何衰退的,大家也知道了。不知道的话,请秘术科普群的历史咖:沧老师、泉老师、伊老师还有汪老师和土老师来科普一下。哈哈哈。
虽然马德里的王宫是欧洲最大的,其实风水并不见得好。真正有王气的是巴塞罗那的“王宫”。要不是有多处煞气镇着加泰罗尼亚,巴塞估计连脱欧协议都达成好多年了。马德里王宫的秘密和故事太多,容大米良慢慢扒。
中国建筑师们截取地球子午线的一段作为皇家建筑的中轴线约始于元代,似乎时间并不太长,但其渊源却悠悠远远。“中国”含有“中央之国”的意思。两千多年前 的秦汉时期,已有中央子午线的概念,但由于历代皇室建筑分散,未居都城中部,故未引起建筑师们的注意,直至元大都兴建,以零为起点的设计,注重了布局和档 次,为了突出皇宫才将其中轴线与城市规划的中轴线重合,亦即与中央子午线重合,以此强调中央子午线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明清以来,建筑师们一直遵循这个原 则。
清康熙48年,清政府确定了京城中轴线为具有科学意义的“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的地球经线,但这条科学的零度线,并未申报列国承认,故没有被国际社 会采用。直到1884年,国际会议才通过了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作为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此时已经比中国首次提出晚了175年,由此说其实世界的 中心线应该是北京城的中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