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拍给谁看?

中国电影拍给谁看?

(2006-04-17 23:26:09)

    动不动就是嘎纳,动不动就是柏林、威尼斯,奥斯卡已经成为中国导演的最大梦想,你要冲奥,我也要冲奥,看到李安抱了小金人,闲言碎语、喃喃自语、冷言冷语、假言假语、不言不语……就是不认真想一想,你的电影到底拍给谁看?
   这几年也有一些在西方电影节上得了奖的国产电影,但是,为什么国内票房一般,甚至很差?李安两次得了奥斯卡,为什么两部电影在国内都反应不一?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导演在拍电影的时候,心里老想着外国评委,很少坚定明确地要把自己的电影拍给自己的同胞看。
   张艺谋前几年因为老是在镜头里反映中国的阴暗面而遭非议,弦外之音就是,这种内容更符合外国评审、西方观众对中国的陈旧印象和偏见。
   李安之所以能够获得奥斯卡,因为他很明确地要把自己的电影拍给美国人看,结果美国人也真的喜欢了。但是,美国人的欣赏趣味与中国人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李安的电影才会在国内反应不一。李安如此明确而坚定的方针,最终是他自己荣誉无数,片约不断,但是,台湾的电影依然凄风苦雨。大陆那些想讨好外国评委的导演们又不会像李安那样彻底离开中国,就住在洋人堆里,整天近距离地揣摩洋人。结果,他们就很难达到李安的成就。
   中国的导演们为什么一次次冲奥不成功?因为他们的电影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既想让外国人喜欢,又想让中国人喜欢,结果两头都得不到。几部冲奥的国产电影,如果不是国内政策的保护——国外大片让开档期,档期内仅此一部电影等等——如何能够实现高票房,实在令人怀疑。电影总局的这种做法也完全是官僚作风:终于实现了国产电影抗衡国外电影的目标。这种行为的初衷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做法的后果无异于揠苗助长。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鼓励中国的导演们像李安一样,把自己的才华彻底奉献给海外电影市场?我们同时还应该考虑一个问题:中国电影在国外得奖,对于国内电影行业的繁荣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在获得国际奖项的荣誉和繁荣国内电影市场这两个发展方向上,我们应该首先朝哪个方向走?
   在中国的旁边有一个韩国,韩国的电影现在比中国发达,大概没有人会反对。韩国有多少电影人总是把自己的努力瞄准西方电影节?韩国电影在海外电影节上的冲刺、得奖,远没有中国电影那么声势浩大,因为韩国很明确,国产电影首先是拍给本国人民看的。
   在中国的旁边还有一个日本。日本的电影界也很少看到像中国电影人那么强烈的海外得奖情结。黑泽明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但是,那是在黑泽明获得国内电影成就之后的事情,等到黑泽明大受好莱坞欢迎时,黑泽明的电影在国内的票房就直线下降。
   在中国的旁边还有一个印度。印度每年的电影产量仅次于美国,列全球第二。我们又见过几部印度电影在海外电影节招摇过市?印度老百姓就爱看本国的电影,前几天,一个印度电影明星的葬礼上,影迷居然悲痛得发生骚乱,警察不得不开枪平息,结果造成数人死伤。这样一种国内电影的市场状况,还需要担心国外大片的冲击吗?我们又何时听到印度人说要抗衡海外电影?海外电影在捕捉印度老百姓的欣赏口味上,永远不及印度本国的电影人。所以,面对海外电影,印度电影人大可以放心无忧。
   在中国国内有一个地方叫庐山。庐山电影院有一个持续更新的世界吉尼斯纪录:当年郭凯敏、张瑜主演的《庐山恋》是全世界放映场次最多的电影,并且该记录还在不断刷新。结论很简单,这部电影在拍给谁看这个问题上非常明确,就是那些每年到庐山的游客。不管这个观众定位是否是当年的制片者明确的初衷,就算是歪打正着,也应该对今天的电影人有所启示。说实话,这部《庐山恋》虽然当年风靡全国,但是,20多年过去了,那部电影很多地方都显得陈旧老套。我们为了纪念中国电影100年,拍一部赔钱的《定军山》,为什么不造一个声势,重拍一部《庐山恋》,而且还可以只在庐山放映(类似于限量发行),这样包赚不赔的生意为什么没人做?就因为拍《庐山恋》不容易在海外得奖吗?
   把电影作为国家的荣誉也不算错,但是,如果这种荣誉都靠外国人恩赐,那么,又有多大的意义?再说,电影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荣誉的问题,它首先是一个市场的问题。海外得奖这种曲线拯救国内电影市场的做法能有多大的作用?我们国内也有金鸡奖、百花奖,我们国内的电影人有几个像重视海外电影奖一样重视国内电影奖?我们的电影管理部门为什么不大大提高国内电影奖的规格?反而把国内电影奖变成一个内地省份的地方行为?
   中国2005年的国产电影超过200部,能在影院上映的大约只有30几部。我们为什么不规定国内电影院上映外国电影的比例?比方说,强制规定国产电影的放映时间不得低于70%。有人说,那样的话,国内电影院都要赔钱了。现在国内电影院有外国面包吃,不愿吃本国的糙馒头。这话听起来有点道理,但是,如果不加以驱动力的话,国产的糙馒头什么时候才会变成肉包子?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完全可以提供政策支持,明确市场导向,争取国内电影院即使上映国产电影票房不高,也不至于赔钱,例如改变票房分配比例,一个时期内减免税收等等,这种政策可见的结果就是,国内电影市场向国产电影开放大门,自己的市场自己先占住,投资、创作自然就会朝这个方向流动。
   中国有一个电影人名叫冯小刚。虽然冯小刚也向往海外得奖,但是,冯小刚更加明确要为中国人拍电影。虽然冯小刚的电影没有冲奥,没有入选,但是,老百姓真的喜欢,不需要行政力量就能获得良好的票房。但是,我们国内的某些专业电影人却始终看不起冯小刚。
   香港电影人很多,大牌也很多,吴宇森、周润发、李连杰、成龙前几年纷纷到海外发展,换句话说就是为好莱坞打工,个人成就也许没有下降(很令人怀疑),但是,香港电影依然一片凋零,面对韩国电影不堪一击。幸亏香港还有一个周星星,担心自己英语不好,不敢去好莱坞,一门心思为中国人拍一点喜欢的电影,也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艺术家,老百姓就是喜欢!把周星星的电影同好莱坞电影放在一起,你看看中国老百姓买谁的票?只可惜,我们只有一个冯小刚,只有一个周星星。
   有一种观点认为电影要有教育意义。我们也不用反驳这种观点,但是,如果没有人看,教育谁啊?光让海外大片来教育我们?光让那些向海外评审献媚的电影来教育我们?
   中国电影市场不景气,有人说要搞电影分级制。在我看来这叫本末倒置,好像中国人都喜欢看三级片,看A片。难道只有三级片才能拯救中国电影吗?太贬低中国人了吧。
   中国电影市场不景气,这几年便出了不少合拍片。合拍片简单来说,就是大陆出100,香港出100,其它地方再出100(也许还有更多的细分),用这个300来博国内市场的100,结果也许能在国内市场获得150,算是成功了。但是,香港的100亏了,海外的100也亏了,这种方式对于振兴国内电影是难以持久的,很快就会走入死胡同。
   中国毫无疑问是全世界电影行业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市场。美国电影比欧洲电影在商业上更加厉害,有一个原因是:一部美国电影在全美上映,观众群体众多,市场容量巨大,不像欧洲,一个国家的市场远不及美国国内。所以美国电影有大投资的基础,因为有大回报的可能和潜力。欧洲电影如果要扩大到邻国,还必须翻译。美国电影的观众优势,市场优势中国都具备,而且比美国还要强大,所以美国要嚷嚷着知识产权,企图在中国市场上大赚一笔,为此,他们不惜聘用中国电影人,制作中国题材,为的就是满足中国人的欣赏口味。而我们呢,偏偏要拍大量的电影去讨好外国评审。在揣摩外国评审欣赏心态方面,我们又能有多大的把握、实力和信心战胜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李安的《断背山》没有大获全胜,还有人说是对华人的偏见,我们又何必放着国内市场不好好经营,偏要去趟那个浑水?
   把奥斯卡放在一边吧,把金棕榈、金熊等等放在一边吧,我们把金鸡变成分量十足、成色十足的最高奖项,奥斯卡小金人尺寸多大?我们把金鸡做得比它长出一个头,奥斯卡小金人是镀金,我们把金鸡做成纯金……把自己的电影拍好了,让奥斯卡自己来找吧。
   章子怡又当了今年嘎纳的评委,某些人的自豪感又莫名其妙地膨胀了。章子怡到嘎纳当评审更多只是她个人的荣耀,对中国电影没多大帮助,你还能指望章子怡给中国电影开一个后门?就算开了后门又能给中国电影带来什么帮助?人家电影节是想借助中国电影人进一步探明中国电影市场的风向,为将来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先打一点基础。
   振兴中国电影,首先应该有明确的电影市场意识,应该明确这是一场商业战争,在中国这个地方,为中国人拍出好电影,拍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好电影,才是获得这场商业战争最终胜利的唯一道路。
 

相关文章:

阿布-格莱布的鬼影

文明的邪恶基因

《300勇士》严重歪曲历史

文明深处的丑恶

第三只眼看奥斯卡

《达芬奇密码》简要看读指南

喀布尔的两个孩子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

伯格曼的电影世界

毛笔PK铁达尼

谢晋给当今导演上一课

海角七号:台湾自娱自乐

不负责任的《投名状》

顾长卫的白日梦

左右:以崇高的名义

贫穷也是一种娱乐?

《苹果》的滋味

姜文:内心矛盾的怀念

唐季礼、陆川为何叫板

《秦始皇》的情色根源

中国电影浮夸风

0

阅读 评论 收藏 转载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前一篇:藏獒吃伟哥
后一篇:读书还是赌输
  • 亦鼠亦猫

    “中国的导演们为什么一次次冲奥不成功?因为他们的电影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既想让外国人喜欢,又想让中国人喜欢,结果两头都得不到。”
    这句话您可说到点儿上了!

    2006-4-20  03:06回复(0)

  • 写得好

    2006-5-15  11:41回复(0)

  • 易水寒

    刘老师,您看,冯小刚真不经夸,您才夸了他两句,他就给咱冷脸看了。
    不知道您看了《夜宴》没有,当看到葛优象背莎士比亚诗句一样背那些只有西方文化才会有的台词时,我只有一个感觉,先吐了,然后开骂。
    哎,中国电影人也太没有出息了,中国这么深厚丰富的文化资源他不去攫取,反而不伦不类的去模仿西方的文化。什么复仇?什么背叛?您看看片中的那些武士,中国古代有那样的盔甲吗?中国人有那样面临仇敌自杀的习惯吗?
    这部电影明显表明一个东西,那就是冯小刚也想冲奥了。

    2006-10-7  23:05回复(0)

  • 43军

    看过一部电影叫《伦敦上空的鹰》,激动得几个晚上睡不着觉。去年出差的时候在机场买到一本美国记者写的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青年空军飞行员与日本人血战的书《Flyboys》,写得荡气回肠。关于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我读过更多的是不列颠空战、北非战役、诺曼底登陆、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硫磺岛战役、登陆日本……反观中国人自己的作品,我只有无语,我们的作家更愿意去写一夜情和婚外恋,我们的导演更愿意去拍宫廷大辫子,我们的观众更愿意饭后埋在沙发里观看一口一个“奴才”的东亚病夫似的连续剧。

    2006-12-14  09:58回复(0)

  • 广州长者

    好!
    联想到:
    中国现代的美声唱法歌唱家,唱歌也不是唱给中国人听的,—–全部唱意大利文或英文。
    回想老一辈的歌唱家孙家馨,刘淑芳,魏启贤,李光羲,梁美珍……哪个不是唱中文的?或者前一半唱中文,後一半唱外文…….

    2006-12-15  12:49回复(0)

  • 其实像陈凯歌张艺谋当年都是拍文艺出来的。红了之后就慢慢把原来的信念给忘了。可能有很多原因在里面比如投资方,毕竟拍大片比较舒心。但是这也说明了他们自己立场不坚定。有在市场和艺术两者之间徘徊的,有被利益冲昏头脑的被同化的。像李安导演这么多年什么也不干就呆在家里写剧本搞创作不是每个电影人都能做到的。中国的电影圈太浮躁了。

    2007-2-18  18:53回复(0)

  • 我心深处

      “中国的导演们为什么一次次冲奥不成功?因为他们的电影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既想让外国人喜欢,又想让中国人喜欢,结果两头都得不到。”
    这句话说的对,还有一个就是电影是用画面讲故事的,不是光讲究画面的唯美的,有些人觉得画面拍的漂亮就是故事讲得好

    2007-4-25  14:15回复(0)

  • 朝花夕拾

    写的好, 深有同感 ,深表赞同

    2007-5-6  16:29回复(0)

  • 电影爱好者

    顶顶顶

    2007-11-5  00:43回复(0)

  • 石栗

    我是通讯社记者,跑文化,非常赞同你的观点。但愿有机会交流。

    2007-11-7  09:08回复(0)

  • 新浪网友

    非常支持

    2007-11-7  19:00回复(0)

  • 新浪网友

    李安不是中国人么???

    2007-11-7  20:25回复(0)

  • 写的好!

    2007-11-19  11:49回复(0)

  • 新浪网友

    多印刷点外币,就可更无忧的多烧点纸钱啦!

    2007-11-19  12:16回复(0)

  • 林雯

    看了之后,学到挺多东西。
    中国不光电影人浮躁,很多艺术家也浮躁,为了利益忘却了一些内心真实的东西。或许我们也该理解理解,毕竟生活需要!

    2007-11-22  21:07回复(0)

  • 新浪网友

    中国电影太他妈阳痿了,我是30年前放电影的,庐山恋,小花是那个年代拍的,虽说稚嫩也还算有点风格.最好的是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最辉煌的还是三四十年代.电影人固然有责任,但政府的腐败无能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2007-11-24  17:18回复(0)

  • 魑魅魍魉

    您说的太好了,这是近两年来我第一次留言   很赞  说到骨头里了

    2007-11-24  18:44回复(0)

  • 新浪网友

    中国(除港澳台外)的电影(加上香港)电视剧大都缺乏真诚

    2007-11-30  11:49回复(0)

  • 画家何勇

    李安之所以能够获得奥斯卡,因为他很明确地要把自己的电影拍给美国人看,结果美国人也真的喜欢了。
    ++++++++
    色- 戒这回奥斯卡~栽了。

    2008-1-5  04:36回复(0)

  • 新浪网友

    中国电影是拍给弱智看的!

    2008-5-2  11:16回复(0)

  • 新浪网友

    中国的电影是拍外国评委看的

    2008-8-26  10:53回复(0)

  • 新浪网友

    不知所谓

    2008-12-6  23:21回复(0)

  • ting

    刘老师写的太好了,那些个导演放着中国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文明不去挖掘,却偏偏要献媚博得老外的笑脸,还自我感觉很良好,真是愚蠢之极!

    2009-12-10  05:04回复(0)

  • 黎糖

    虽然先前不知道刘老师,但您的说的很好,我学到很多东西
    我是感觉现在大陆的艺术家不自由了,尤其这些大片的电影制作者,而且中国人长时间的欧美情结,也让艺术家们失去了寻找本我的锐气!先撇开制度,关键看我们自己的内心吧!

    2010-5-8  21:13回复(0)

  • 常怀敬畏之心

    这些导演是脑残么?应该不是。是谁干的?我觉得可能是迫于社会价值导向被扭曲的"不得不从"或"随波逐流"。因为我们都可悲的不知不觉的渴望被洋人认可。

    2010-6-19  18:28回复(0)

  • tigerliu

    值得看的电影不多

    2010-9-28  11:18回复(0)

  • 君的

    开放后,中国很多观众和导演喜欢香港的那些文化,开始是希奇新鲜,看多了其实很普通也单调。中国导演应该看下当年的电影金光大道和艳阳天,那种互相帮助也不错呀,印度电影不也天天跳舞,他们也没有烦呀,你文化真空别人自然就会进来

    2011-1-28  02:23回复(0)

  • l6qian

    刘老师写的太好了,那些个导演放着中国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文明不去挖掘,却偏偏要献媚博得老外的笑脸,还自我感觉很良好,真是愚蠢之极!

    2011-6-18  08:11回复(0)

  • gaolangjiu

    去年看了“金陵十三钗”,从结构到人物,感觉好像是一部中不中、洋不洋的外国片,“张郎才尽”啊。

    2012-5-9  12:13回复(0)

  • 寻找战友

    那些所谓的名导大片除了特技浪费钱。看起来味同嚼蜡,看后留不下一点印象,无论怎么宣传我也不看。一说《英雄儿女》,《小兵张嘎》,《喜盈门》谁没有印象?

    2012-6-10  11:14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